互联网金融六大趋势
来源:《新金融世界》杂志
这六大趋势分别是:门户金融跨界经营,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电商金融竞争加剧,大数据应用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移动金融加快布局,全面引爆产品服务创新;社交金融创新提速,微信银行竞争加剧;直销银行异军突起,凸显低成本、高效率优势;P2P网络借贷蓬勃发展,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成本非常低,市场充分有效。各优势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诞生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大平台企业一一新浪、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人人。各家银行也不甘落后,竞争日趋白热化。
门户金融跨界经营,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目前,已有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这些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行业,不是局限在原有支付领域,而是大举进入P2P、小额贷款、众筹融资、理财等领域。竞争核心不是支付,而是理财和融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企业大力建设自己的网络特色平台,提供搜索、信息、社交、商务等服务,并将服务延伸到支付领域,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又将触角涉足转账、理财、融资、保险等传统金融领域,建设虚拟“企业银行”。
各家银行则采取“门户网站+网上银行”模式,开设了自己的金融网站,推出网上银行服务,开展产品营销、客户服务和业务创新,力图跟上网络经济发展的大潮,打造独特的门户金融品牌,成为互联网应用领先的“银行企业”。
互联网金融跨界经营,分流了银行部分资金,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余额宝仅30天左右时间,规模从2500亿元增加到4000亿元;近20多天,客户数增长了1200万,目前客户数超过6100万。据央行统计,2014年1月人民币存款锐减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互联网金融产品火爆,被普遍认为是“存款搬家”的一个主因。对于年化收益仅为3.5%的活期存款来说,难以抵御年化收益5%左右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5%~6%左右的理财、年化收益8%~9%的P2P、年化收益10%~13%以上信托产品的吸引。
各家银行为应对存款流失,开始一系列的反击动作,全面发起“现金管理”产品反击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工行推出“天天益”、平安银行推出“平安盈”、广发银行推出“智能金”等等。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服务,摆脱银行存款利率束缚,在线理财、P2P、信托、保险等较高收益产品进一步加快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电商金融竞争加剧,大数据应用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率先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加速了信息流、商流、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减少了包括银行在内的中间环节,受到客户和商户的广泛欢迎。如,阿里小贷基于电商平台,掌握了众多小企业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上经营的信用记录、交易状况、投诉纠纷等信息,通过信用跟踪,打造了一条贷前、贷中、贷后封闭的资金链条,降低了寻找优质客户的成本和风险。在小微贷领域,阿里小贷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底层数据完全打通。其大数据应用正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利差逐步缩小,利差大、需求旺的小微金融引起银行高度重视。发展小微金融,必须解决成本控制瓶颈。解决成本控制瓶颈,必须依靠挖掘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必须依靠电商平台。因为有商务流,才有信息流,也才能形成大数据。为了抢占电商平台,获得客户数据,各行着手搭建电商金融平台。工行致力于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的大银行,今年元月份推出“融e购”电商平台。建行推出了“善融商务”,通过构建“网上商城+线上信贷”模式,实现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交行推出了“交博汇”,设置“生活馆”、“商品馆”、金融馆”和“企业馆”,建立电子商务价值链,推动电商金融向贸易、融资等领域发展。
总体来看,各行电商平台存在投入大、调子高、起步早特点,主要功能为:一是金融产品销售,包括网上充值、网上贷记卡、基金理财等。二是企业交易平台,帮助企业整合电商金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是在线融资业务,为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提供在线融资和自助贷款。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大数据应用将决定未来互联网金融竞争优势。必要的时候网站也需要申请ssl证书,对网站有安全作用。
移动金融加快布局,全面引爆产品服务创新
移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发展规模与速度远超桌面互联网。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6.18亿,手机网民达5亿,占比81%,手机一跃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生活、商务、社交等领域全面实现“移动化”,传统互联网金融的“桌面化”格局被打破,金融服务创新快速向“移动化”方向迈进。
一是移动终端技术突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移动互联网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特别是iPad、iPhone等产品的普及以及Android开放系统的崛起颠覆了传统移动终端市场格局,降低了移动渠道产品价值的传递成本,激发出大量的市场需求,得到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行卡组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业的高度重视。
二是传输管道技术突破。随着Wi-Fi、Mi-fi(移动智能热点)、3G、4G等技术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移动支付将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进一步整合。移动支付更便捷、更人性化,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和以任何方式支付。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防范软件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也能解决企业之间的大额支付,完全替代现在的现金、支票等手段。
三是云计算技术的突破。尽管移动通信终端(手机、ipad)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但受限于便携性和体积要求,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在短时期内无法与个人电脑(PC)相比。云计算正好能弥补手机这一短板。云计算可以将存储和计算从手机转移到云计算的服务器,弱化对手机的信息处理要求。这样,移动通信终端将融合手机和传统PC的功能,保障移动支付的效率。
移动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全面移动化和核心发展领域。一是移动金融突破了传统互联网金融服务时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性,真正为客户创造了贴身银行体验。二是移动金融实现了一机多用,移动终端的优势使得它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更可以提供独特的短信银行和刷手机(相当于刷银行卡)的服务,全面引爆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三是移动金融将增强客户黏性,移动设备的随身性增加了客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及移动应用的频次、时间和机会。四是移动金融重塑市场格局,移动端的客户争夺成为未来银行零售业务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目前,各方纷纷加快移动金融布局。中国移动与银联基于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架构,以SIM卡为银行账户载体全面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并大手笔投资NFC,拉开了近场支付普及的序幕。
社交金融创新提速,微信银行竞争加剧
社交金融是以社会化网络运作模式为参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在线互动为核心,以社交圈子、意见分享、交互应用为手段构建的开放式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其目的是建立在线金融与客户需求的双向交流通道。目前,“微信”用户数已达6亿,是智能手机装机率最高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微信平台正在朝着智能移动平台(App Store)发展,给众多领域及业界生态带来革命性变化。
一是抢占支付市场。微信和线上商家进行商业合作,成为消费者手机支付的入口。微信5.0版本内置微支付功能,在微信支付公众账号里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支付手续。二是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迁到微信平台营销。用户在第一次支付时绑定个人银行卡,确认支付密码,银行卡和个人的支付信息都会收藏在“我”的选项个人中心里。微信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公众号将个人银行卡进行绑定,如此一来,微信用户便可轻松将银行卡统统装进手机。三是微信平台购物消费将取代部分电商平台。微信已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在线支付环节,成为用户购物的入口,腾讯的微支付平台发展成为支付宝的劲敌。微信上集中了各个行业的公众服务号,各大银行亦把微信平台纳入发展计划。庞大的微信用户基数决定了受众群体的覆盖面之广,K码支付的方便快捷决定了微信支付的易操作、易引导。四是改善银行客户体验。团购、彩票、缴费、充值等增值业务形成了附加商业价值,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决定了客户的关注敏感度,优惠力度决定了客户的参与兴趣,拓展了服务的渠道,借助自动化的服务手段,减少了客服人员的工作量,改善了用户体验,增加了用户黏性。
微信银行将银行服务与客户的本地生活方式紧密结合,通过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的“LBS+SNS”模式,将商铺优惠、移动社交等技术和功能集中于APP中,达到了客户营销和空中服务的双重目的。招商银行推出“i理财”社区(其本质是基于web2.0的网络互动银行),通过博客、圈子、在线互动等方式建立关系型社区,通过互动理财为客户决策提供口碑推荐产品、产品用户评价、销量排行榜、人气排行榜等服务。同时,招行还推出了“微信银行”,服务范围集借记卡、信用卡业务为一体。农业银行也全面开展了社交金融探索,开通了官方微博,建立了互动e站,开辟了客户专家互动专区,并着手推进官方微信平台建设。银行涉水社交领域,微信背后近6亿的用户量是各行真正看中的东西。微信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全新获得客户渠道,在各种网络社交圈子中引入增值服务,通过培养强大的客户关系网,积极抢占市场先机。
直销银行异军突起,凸显低成本、高效率优势
直销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及互动电视等媒介,实现业务中心与终端客户直接往来的银行。在直销银行,客户从开户到转账、理财等均可以通过网上直接办理,不受时空制约。一是为客户储蓄存款支付更高利率;二是一般不收取账户管理费或网银年费;三是为新开客户提供礼品或礼金;四是许多银行提供信用卡全球免费取款等功能。直销银行将目标客户定位在中等收入群体,该群体追求实惠,对存款利率高低十分敏感;熟悉互联网,有网上消费习惯;追求高效,不希望在实体网点浪费过多时间;喜欢简单,不希望在传统银行提供的海量产品中无所适从。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虽设立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但这些业务是传统物理网点的辅助,并没有完全脱离实体网点而独立存在。随着互联金融的快速发展,直销银行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2013年9月18日,北京银行宣布与其境外战略合作伙伴荷兰ING集团合作推出直销银行服务模式,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一家直销银行。北京银行直销银行采取了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渠道服务。线上由互联网综合营销平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视频对话等多种电子化服务构成;线下采用全新理念建设便民直销门店,其中布放VTM(智能银行机)、ATM、CRS(自动存取款机)、自助缴费终端等各种自助设备,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自助操作渠道。目前,北京银行已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建立了多家直销门店,拟上线一批简单、便捷、优惠的专属金融产品。
2013年9月16日,民生银行宣布和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直销银行业务”合作赫然在列。此直销银行将提供实用并符合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着重为小微企业和草根消费者量身定做产品和服务。而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负责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大力促进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其主要依托平台将是淘宝网站,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系统还将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实现互通。其他金融机构“暗流汹涌”,同年9月,浦发银行与腾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共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为核心,以提升用户服务体验价值为诉求,在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多元化全面战略合作。平安集团和百度公司也签署了类似合作协议。未来会出现更多的传统银行选择开设直销银行。此外,随着银行业向民营资本的进一步放开,直销银行这种低成本、高效率模式会受到更多银行青睐。
P2P网络借贷蓬勃发展,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
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在P2P在线借贷平台上,借款人挂出借款需求,列明借款用途、金额以及利率等,出借人在搜索和浏览借款需求信息后,以贷款利率进行投标。在电子商务平台的集中撮合制度下,利率低者胜出。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内,总的投标金额达到了列表金额,一笔新的贷款就产生了。当借贷关系确立后,借款人依照约定,分期还款。2007年8月,第一家P2P小额无担保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在上海成立。随后国内P2P网贷行业大规模兴起,2012年,P2P网贷引来迅猛发展的一年,短期内在全国产生了近2000~3000家平台,资金规模飙升到百亿规模。
从行业发展角度说,从初创期进入成长期。一些知名企业加入这一市场,比如平安、证大集团等。国资银行也开始涉足P2P领域。由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及江苏省金融办直接监管的国有控股企业等合力打造的P2P网络信贷平台“开鑫贷”于2012年12月1日上线。据统计,目前国内存在一定规模活跃度的P2P网贷平台超过300家,年交易规模高达680亿元。
P2P网络借贷降低了资金成本、拓宽了投资渠道,提高了社会闲散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市场流动性和交易量,改善金融市场效率。从社会意义看,P2P网络借贷以低门槛、低成本服务于广大金融弱势群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将更加惠及于普通百姓,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增加就业。
2013年9月18日,招行成功“撮合”第一笔P2P业务,上线一月揽金近1.3亿元。P2P网络借贷作为新兴信贷服务模式,逐步侵蚀银行业传统市场范围,正引起各家银行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