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市场方兴未艾各方竞争愈烈
来源:经济导报
以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为代表的主流第三方支付企业,先后开始尝试推广手机钱包、移动客户端、手机刷卡器等产品,移动支付正加快进行跑马圈地。
四月份,移动支付市场热闹起来,先是中国移动和光大银行签约,共同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随后,中信银行移动支付柜台端程序及客户端程序上线;中国银联也不甘示弱,推出手机刷卡器“一盒宝”。
与此同时,以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为代表的主流第三方支付企业,先后开始尝试推广手机钱包、移动客户端、手机刷卡器等产品,移动支付正加快进行跑马圈地。
国际调研机构Jupiter Research预计,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6700亿美元。到今年末,支持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手机销售量将达到8亿台,全球每5部手机中就有1部NFC手机,通过NFC技术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将迅速扩大到2680亿美元。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广阔,各方频出各种支付方案正是因为看到了‘蛋糕’的巨大。”17日,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分析师庞敏丽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各方推出移动支付
签约仪式上,光大银行表示,在通信运营商和银联等主力机构的推动下,具备NFC 功能的手机终端、支持通讯的SIM 卡,作为主要受理环境的POS机等硬件和技术条件正加速推进,自今年起,近场支付将会进入大规模商用的快速发展轨道。
本次中国移动与光大银行合作推出的“手机钱包”业务,是将金融IC卡信息写入手机SIM 卡模块,开通该业务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带有“闪付”标志的银联POS机直接消费,低于1000元的消费不用输入密码。
实际上,光大银行并非第一家推出近场支付业务的银行。此前农业银行与中国联通就移动支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浦发银行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双方将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合作;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联也将移动支付业务推向市场;交通银行已与中国联通合作进入移动支付市场。
从去年11月底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手机近场支付产品——联通招行手机钱包,到今年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再到本次光大银行加入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运营商与银行间越来越密切的有关移动支付的合作正推动着NFC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商用化步伐。
除了不甘寂寞的运营商和银行外,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未停下进攻的脚步。
据导报记者了解,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将推出五大策略以推动财付通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手段的支付应用。支付宝推出免银行环节的快捷支付功能之后,又推出有“无卡信用卡”之称的小额信贷业务——用户甚至可以不需要银行的授信,直接通过自己在阿里平台的交易信用状况,完成小额移动支付,并大刀阔斧推进餐饮业手机支付服务。
前景广阔
“银行、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发力移动市场,正是因为看到了市场前景的广阔。”庞敏丽说。
按照她的说法,现在移动支付环境成熟了。“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一直在于标准不统一,这导致很多应用都无法兑现,产业链上的公司也没敢放开手脚去做。”
去年我国移动支付标准统一问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6月21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该标准明确采用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持续了3年之久的移动支付标准之争最终花落NFC,基于NFC 技术的移动支付大规模商用的最大瓶颈彻底被打开。
相关统计显示,去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经济规模达976.2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远超桌面互联网经济,二者的规模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由于改善了用户的支付体验,移动支付也给金融机构、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企业和商户带来了新机会。
“随着移动支付产业的标准出台,市场主要推动力量在NFC终端、受理环境、用户及商户使用习惯等多方面拓展推广,线下应用场景将成为移动支付市场的爆发核心,产业链各方竞逐的局面正愈演愈烈。”庞敏丽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达到了3.8亿,同比增长72.7%。随着智能手机价格平民化以及运营商、渠道商、手机商对智能手机市场的推广,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突破5亿。来自易观国际集团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