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标准年底正式发布
移动支付标准的出台已经渐行渐近。在日前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主办的电子银行高峰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移动支付标准现在认同为13.56M。另据记者从央行内部了解到,移动支付标准还需要几大部门的会签,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而银行和运营商针对移动支付的布局已经开始。
中移动标准未完全废弃
据了解,今年4月,央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移动通信运营商等40多家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最终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最终确定为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标准。
不过,樊爽文昨天的另一番话让中移动的2.4G标准又现生机。“通讯标准模式我认为不搞一刀切更好,推动一种技术的时候最好也为其他的标准留下生存的空间。如果过上十年、八年看今天这种选择,也许今天的最优选择对于动态的全局战略发展来讲倒不见得是最优的选择。”
一移动支付人士表示,近场推行13.56M标准,并不意味着中国移动完全放弃了2.4G,预计中国移动在2.4G已经推广的区域,还将继续维持。今年6月份,中移动就和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时业界就猜测,中移动在标准上做出让步,肯定要获得一些别的等价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移动的2.4G标准具有更多知识产权,穿透性更强,但其技术尚未成熟成为其最大的短板。
银行、运营商厉兵秣马
随着标准的统一和确立,移动支付各方角力也日益激烈。从前些年的只闻其声到如今多家银行和运营商纷纷投入真金白银,移动支付在中国真正进入爆发期。招行行长马蔚华将今年视为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元年。
无需刷卡、无需输密码、无需找零钱,“刷手机”买单逐渐变为现实。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已着手备战。
2011年,中国移动也曾与浦发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启动合作,同年建行和中国银联曾高调宣布推出银联手机支付,主要模式是SD+手机用于近场支付。上周,招行与HTC率先推出新标准下的首款NFC(近距离无线通讯)产品,吹响向移动支付领域全面进军的号角,并提出在未来几年内“消灭信用卡”的战略目标,将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终端设备中。
招商银行总行副行长丁伟透露,随着移动支付产业标准的逐步统一与明晰,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除了HTC,招行正在与其他多家厂商洽谈合作事宜,未来将有更多型号手机预装“手机钱包”。据记者了解,今年下半年,包括三星、HTC等重点厂商会推出20款左右带有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今后,在公交、社保、医疗、水电气缴费等领域都可以实现手机闪刷支付,同时也可以实现用手机替代积分卡、会员卡、优惠券、公交卡等。
名词解析:近场支付
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支付,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手机射频(NFC)、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以及POS机的本地通讯。
行业分析:受理环境制约发展
虽然银行和运营商均表示出对移动支付市场很大的信心,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移动支付的整个支付环节涉及无线运营商、手机制造、银行金融机构和线下商户,其中的利益协调非常困难。移动支付要在中国市场真正发展起来并非易事。有了NFC手机,但是上哪里去用,这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
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未来移动支付能否大规模推广,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替代性的支付手段是否发达;其次人们支付习惯改变是否困难;最关键的一点是受理环境是否完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境内能接受闪刷支付的POS机已经达到98.2万台,10月底将突破100万台,覆盖了餐饮、超市、公交等多个行业。但这与庞大的支付市场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
招行零售金融总部常务副总裁刘建军称,移动支付的领域跨度很大,产业链也很长,没有哪一个环节可以脱离别人而单独存在。他表示,任何一个市场都是从1%到9%最后到90%的过程,现在的移动支付是1%的阶段,下一步就是全产业链运营商、银联、银行、商户一起把移动支付普及开来。
据银联规划,年内将重点发展机场、铁路、学校等商圈,接受闪刷支付的POS机总量达到120万台,商圈总数将达到105个。
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移动支付复杂,产业链长,任何某一个行业的参与者想单打独斗或大包大揽来完成移动支付都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