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必须推进中国银行业六大改革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银行外部环境变化,约束条件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就决定了银行必须变革。”马蔚华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建议称。他认为,银行业需要考虑并适应六大变革。
“银行业的黄金时代与中国经济周期是紧密相关的。经济决定金融,在经济改革转轨的同时,银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夏季达沃斯•中欧之夜”上表示。
马蔚华指出,面临生死劫难的银行业需要进行转型,尤其需要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中国银行业遇生死劫难
“经济决定金融,在经济改革转轨的同时,金融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管理的是银行,最近几年明显感到压力很大。”马蔚华在演讲中说。
在马蔚华看来,当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到了必须改革以应对挑战的时机,而这里的挑战即来自宏观经济环境,也有监管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的因素。
首先,从宏观经济环境而言,外部环境经济放缓必然需求减少;其二中国也正在经历银行脱媒的阶段,一方面是资本脱媒;另一方面是技术性脱媒;其三是监管方面的约束。
从宏观环境以及中国正在经历的金融市场变革而言,马蔚华认为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生死攸关的考验。
“中国银行业过去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利率管制,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就是利差,利率管制的一个结果就是银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只有让同业之间差异化竞争,靠差异化和价格竞争来分配市场资源。”马蔚华指出。
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经历利率市场化的过程都是银行业大浪淘沙的过程。
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银行倒闭的状况,中国台湾也同样出现了集体亏损,“如果将大陆的利率换成台湾当前的水平也就是1.5%,中国银行业中能盈利的不多。”马蔚华坦言。
马蔚华在演讲中大篇幅介绍了当前银行业面临的脱媒压力,尤其是技术脱媒对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在过去10年中,银行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95%,但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经降低到60%左右,原因是银行存款的搬家,债券市场发展快速,理财产品和信托、民间借贷等都出现了快速发展。
而相比资本脱媒,马蔚华认为以脸谱为代表的技术脱媒对银行造成的挑战才更具威胁性。
“脸谱有10亿个识别客户,通过搜索引擎、征信体系、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很好地将存款和贷款进行配对和风险定价,这对银行最核心的业务面临挑战。”马蔚华指出。
上个世纪,比尔•盖茨曾大胆预言,“如果你们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你们就是一群21世纪快要灭亡的恐龙。”这句话成为马蔚华的座右铭,也成为其构建招行零售体系的动力和压力所在,但“现在银行业又遇到生死劫难了”。
另外,马蔚华指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监管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也对银行资本运行带来很大压力。
“巴塞尔Ⅲ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导致所有银行都需要补充资本,但资本市场对银行非常恐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节约资本会转向中小企业,但这对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又提出了挑战,实现信贷的集中化、批量化处理。”马蔚华如是说。
新挑战新变革
“银行外部环境变化,约束条件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就决定了银行必须变革。”马蔚华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建议称。
马蔚华认为,银行业需要考虑并适应六大变革。
首先是利率市场化,改变一直以来的同质化竞争问题,靠价格来更合理分配市场的资源。
其二是银行业务的综合化和精致化,随着银行信贷资产的降低,银行片面依赖利差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需要转型提供大量的服务,这样就需要修改现行的商业银行法。
其三是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利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提供和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其四是金融股权的多元化。当前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更加强调开放,包括民营机构进入金融领域,这给银行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银行不能再依循过去的盈利模式,而是需要将眼界放开。”马蔚华说。
其五是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要建成主板以外,创业板、中小板等共存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多层次化,银行才能支持这些科技成长型的企业。”
其六是资产证券化。现在我国银行业的体积普遍太大,占用了大量资本,通过证券化可以将资本腾出来;同时还可以丰富金融市场的交易产品。
“经济的转型必然带来银行的转型,银行的转型可能会越来越重视我们的客户,越来越重视金融服务。”马蔚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