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康:金融业为什么转型
来源:《英大金融》
中国经济发展要彻底转变发展方式,金融业也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来支持这一战略转型尽快实现。具体来说,就是要用低资本与拨备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来支持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的原因如下。
一是来自于科学监管的进步和新的监管要求。新巴塞尔协议诞生于全球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和总结,给中国金融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动力与压力。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如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监管者与市场。监管改革在带来银行成本上升的同时,对于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如信息共享、逆周期审慎性监管、会计准则和银行破产清算规则的全球统一和协调问题等。
二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人们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也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在增长模式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的服务与餐馆里端盘子的服务员的服务没有本质差别,都需要把保证客户的满意度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现代信息科技社会中,服务强调客户体验。银行应不断适应现代信息科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体验。
三是市场竞争格局、客户需求和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要求中国金融业必须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以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这个过程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在中期内全球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中,客户主导的银企关系进一步强化,客户期望从银行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银行也需要顺势而为,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为此,银行业应更加注重发展轻资本密集型的业务,同时更加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维护好客户关系。此外,银行还应优化渠道管理,提升客户体验。尽管传统的银行网点网络在面对面的销售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应当鼓励更多地向低成本的远程服务、互动式自助服务前移。
银行业要以客户为中心,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求在效率、质量、规模、服务、成本等各项关键指标上实现最优。具体而言,银行应当实行高效整合的集约化运营,创新标准化、系统化和流水线式作业的信贷工厂模式,以“工厂化”、“流水线”为指导思想建立前、中、后台相对分离的银行流程管理系统,从而打造营销型前台,实行后台的业务集中化处理。
因此,银行不应当追求复杂难懂的产品,而应该回归基本,提供适合于客户风险口味和消化风险能力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形成健康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获取盈利外必须讲求道德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