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时评:大数据时代 政府要领跑
来源:人民日报
广泛采集数据、综合处理数据,实现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这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
点开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社保卡受理网点、派出所基本情况……有六大领域数据都可下载使用。近日,上海在此前9家单位试点的基础上,要求当地所有政府部门都要在年内向公众提供数据产品浏览、查询和下载等服务(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第16版)。大数据时代,政府如何提升服务能力与治理水平?这样的探索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被国外媒体称为“大数据元年”,这一概念迅速成为热词。联合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的数据存量在2010年已有1200艾字节(EB),并将以40%的年增长率继续递增。而仅仅是1艾字节,就相当于13亿中国人人手一本500页的书加起来的信息量。难怪有人说,数据将成为一切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其战略意义甚至将超过土地、人力、技术和资本。
政府部门在数据占有方面,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有专门的统计部门、干部队伍进行相关工作,有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一类的信息资料,日常工作中也积累了大量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从大数据的角度看来,那些沉睡在档案袋、文件夹中的数据,有着无比巨大的价值,能产生惊人的效用。比如,某导航公司将上海公开的2万多条地理位置信息用于地图编制与更新,服务了上亿用户。北京也结合政务数据和社会力量,开发出“游北京”和“爱健康”两个程序,提供餐饮旅游和卫生保健指南。
遗憾的是,很多数据还在沉睡。一些政府部门,或是缺乏看深一层的眼界,没有“大数据思维”,把自己掌握的丰富信息锁在柜中、束之高阁;或是缺乏迈开步子的勇气,摆脱不了“数据小农意识”,动辄以保密和隐私说事;还有少数人把政务数据当做秘而不宣的资源,甚至出现过倒卖个人数据的案例。这些都极大妨碍了政府在大数据时代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的步伐。
在新加坡,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准确预测交通流速和流量,显著提升了高峰时段车辆的通行效率。这个例子说明,政府领跑大数据时代,公开数据还只是第一步。大数据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必然伴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很大程度上,大数据就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条技术路径,具有催生管理革命的效果,也必将给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新的气象。
比如,购买一套住房需要填报十几张表格,一些表格1/3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完全可以利用政府拥有的基础数据自动生成;比如,“北漂”小伙儿为办护照返乡6次补开5张证明,如果实现了综合数据联网,完全可以由政府部门内部调取,不必让老百姓急断肠、跑断腿。广泛采集数据、综合处理数据,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这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实现?不断开拓治理资源、创新治理手段,无疑是重要内容。大数据时代到来,我们正该把握住这一时代潮流,将大数据运用到经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在领跑中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时俱进的执政风格和改革创新的执政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