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数据“正畸” 李彦宏倡导“慢数据”
来源:TechWeb
在2014年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慢数据。
在李彦宏看来,当下火热的大数据技术发展中其实存在着误区:很多企业认为自己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并期待这些数据在未来很快爆发出威力。而事实上,现在每天产生的很多数据是“没有价值的”。以此来审视行业现状,就不难发现企业都在追逐数据的“大”,但分析、挖掘的技术还相当不成熟。海量数据的收集浪费大量资源,但后期并不能有效转化为价值。整个大数据产业发展出现一些畸形:都在疯狂地追求大,追求海量,数据包袱越来越沉重,引起消化不良。
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如今每天响应着来自近140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60亿次的各种搜索请求。因为天然拥有大数据优势,所以一直是大数据最早的探路者、践行者、思考者。百度发现,包括自己在内,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都在大数据领域圈地,但实际上这些海量的数据未必都是有效的。李彦宏的这个 “慢”字,是在为整个行业“正畸”,也提出了大数据2.0时代的新思路:简单粗暴地追求数据量大、种类多的时代应该过去了,单纯追求所搜集数据在种类和量上的扩张速度已经无法帮助我们收获更多。所以反过来要强调一个“慢”字——我们需要慢下来仔细思考,什么数据能够真正的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再来看究竟需要哪些数据?又要怎样有效收集、挖掘这些数据?
比如李彦宏举到的例子:一个懂互联网的中医,可能通过半年、一年的数据跟踪,研究出一些指标,哪些病与哪些指标相关。未来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记录跟踪,就可以提前预知一个人的健康情况。这需要各个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企业结合去实现大数据商业价值。李彦宏所说的“慢”,是在提醒互联网企业要沉下心来,把大数据由重变轻,从粗放到精细,耐心做好数据的跟踪、挖掘的工作。正如他所说,这样的“慢”数据可以告诉你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也许不会立刻告诉你,但是坚持做下去,就会有价值。
之所以要“慢”下来,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让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大数据技术与专业知识进行更精细的对接。另一方面,手持大数据利器的互联网人要戒骄戒躁,大数据技术向商业价值的转化是需要与传统行业配合完成的,而不是简单的一拥而上“卖手环”、“存数据”就可以实现的。
其实在行业中有一个共识:大数据是未来互联网竞争的基石。过去是用户主动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在被动的形式下帮助用户完成工作。未来的互联网一定要能懂得用户,预测用户,并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国内BAT三巨头,近两年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收购、圈地的动作上显然比百度来得更猛烈些,其实阿里与腾讯圈地的背后另一层深意就是通过布局O2O 获取传统行业的“海量数据”,为未来的竞争打下基础。而百度因为搜索业务天然拥有大数据优势,并依据这一优势对于数据的认识、分析、应用都早于竞争对手,在这个时候能够指出行业误区,并提出向大数据2.0时代迈进的新思路,完全在情理之中。
这也让人想到,比起腾讯、阿里近一段时间收购企业的轰轰烈烈,百度选择的是更低调、但也更有前瞻性的“收人”。前不久百度宣布任命吴恩达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吴恩达是谁?谷歌大脑之父,全球人工智能专家三巨头之一。腾讯、阿里还在追求吞吐量的时候,百度已经开始向人工智能的方向迈进,并且形成从开放云、数据工厂到百度大脑的三层完整高效的大数据引擎。因为李彦宏很清楚,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创新和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人工智能将会逐步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企业应该为人工智能做相应的准备和创新,才能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