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15-8698
林果

商业银行的电商金融之路

2014年09月23日 TAG: 本站

商业银行的电商金融之路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在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竞合关系中,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笔者认为,有三种模式应对行业的巨变,即电子银行、银行自建电商平台和社会电商金融服务。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入。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也经历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互联网技术已深入应用于银行业产品创新、业务拓展、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也依托互联网技术逐步渗透到金融服务领域,形成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将以银行业为重点,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并基于对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各自优势劣势的分析,探讨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三种模式。

一、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的基础是金融中介理论。从早期的解决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到现代的金融中介功能观、风险管理、参与成本和价值创造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都表明了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信息获取和处理更加方便快捷,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根本改变,互联网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职能,形成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可能成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1. 互联网金融的渗透领域

互联网金融正在对传统金融领域进行渗透。首先是支付,接着是贷款和理财,最后是存款。近期以阿里集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向活期储蓄存款领域渗透。此外,在银行以外的保险和证券领域,互联网金融也有涉及。

2. 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案例

从电商领域渗透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应该是最早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公司。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理财五个方向。

目前,阿里支付宝成为最重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范围发展到更多的小额支付领域;阿里小贷2013年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服务客户70多万;阿里余额宝20142月底用户达到8100万户、吸取资金超过5000亿元;淘宝网上基金销售平台已经吸引了30多家基金公司入驻。此外,阿里已成为首批民营银行的试点企业。

从网络社交领域渗透的腾讯。腾讯在传统金融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除了早期的三马联合网上卖保险,近期更是以微信支付切入互联网金融。微信支付功能自20138 月上线以来,应用范围涵盖第三方应用、二维码扫描支付、易迅精选商品购买、理财通、嘀嘀打车等。此外,腾讯积极开展与银行合作发行网络信用卡,并且也获得了首批民营银行的试点资格。

从传统商业领域进军电商进而渗透金融领域的苏宁。苏宁原来是线下连锁商业企业,2010年提出转型电商的发展战略,现阶段已从电商领域入手,开始拓展金融业务,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保险销售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提出设立银行的申请。

此外,还有搜索引擎公司百度,门户网站新浪等,各类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抢占互联网金融的入口,通过自己的核心互联网应用切入客户的金融需求。

3.P2P和众筹融资

当前,P2PPeer to Peer)和众筹融资(Crowd Funding)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又一热点领域。20124月美国签署了《初创期企业推动法案》(Jobs Act),2012年底,美国的众筹融资网站达到700多家。

中国目前P2P和众筹融资平台大概1000多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倒闭的也比较多。目前该领域还没有明确的监管办法,统计数据也不准确。随着客户数量的增长,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4. 余额宝的实质及其对银行存款的冲击

最近业界广泛关注的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们,这些互联网企业推出的理财产品已经切入到银行最核心的业务领域——存款。宝宝们通过互联网导流,借助支付宝钱包、微信等手机客户端绑定客户银行卡,再对接货币基金为客户提供资金收益。央行20141月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其中相当数量的存款被宝宝们吸走,转为不计入一般性存款的同业存款。

事实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只是在销售前台进行了渠道整合,后台的资产端并没有创新,为货币基金存放银行同业存款。一般性存款转了一圈又回到银行,却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资金的性质变了,从活期储蓄存款变成了同业存款;二是银行资金成本变了,从年化0.385%活期利率变为随行就市的同业存款利率(通常达到年化5% 以上),而客户资金收益来源还是银行。

互联网企业通过获得小额贷款、担保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以及在无牌照的情况下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提供金融中介服务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新的参与者,并发展出与传统金融形态迥异的业务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业分工和专业化经营大大弱化,被互联网平台及其相关软件替代;市场参与者更加大众化,金融不再为少数精英控制,而变得普惠、民主。

二、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优劣势分析及竞合关系

互联网企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业务的渗透、冲击和挑战是深刻而剧烈的,必然会分流银行的部分客户和业务,迫使银行业做出更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服务渠道、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快速激发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一些不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的银行将会被淘汰,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挑战,银行应有充分、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自身也有其劣势和局限性,难以对银行传统业务造成根本性、致命性冲击,更无法颠覆和替代传统银行,银行在互联网企业面前也并非无能为力和一无是处,应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互联网企业和银行两者的优劣与劣势。

1.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没有监管的限制是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优势。在资本金、资产负债比例、业务准入、安全、客户信息保护等诸多方面,互联网企业都没有受到像银行一样的严格监管,可以获得比银行大得多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具有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互联网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否则将面临被淘汰,这迫使互联网企业具有更强的危机意识和创新能力。

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与银行更加注重安全性不同,互联网企业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而客户体验正是网络用户最为关注的。由于互联网企业不具备实体店面的优势,其网站和客户端等导流入口就显得非常重要,互联网企业会倾其全力做好客户体验,甚至不惜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安全性。

互联网企业没有历史负担。金融并非互联网企业主营业务,其短时期内可以把金融业务收益反馈给客户,甚至为了推广业务把其自身其他业务收入贴补给金融客户。而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靠利差收入和金融服务收入,所获利润不愿重新分配。

2. 互联网企业的劣势

• 没有金融牌照,在不受监管的同时也不受保护,业务风险和客户损失没有救护机制。

• 无法对接有效的金融资产,最终给客户提供的收益是无法完全掌控的,还得依靠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资产。

• 安全程度比较低。技术安全和资金安全的保障都比较低,并非技术上做不到,而是因为把体验放到了第一位,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安全。

• 流动性管理方面未经历过考验。

3. 金融机构的优势与劣势

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正好相反,金融机构的优势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劣势,反之亦然。金融机构有合法的金融牌照,受法律的保护,有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是流动性管理,注重安全和声誉。同时,金融机构具有非常完整的产品线,特别是拥有高度依赖于风险管理的资产业务。风险管理从一开始就是银行等金融中介的核心功能, 只不过在金融创新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了。

金融机构通过风险管理,为客户提供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而互联网企业最终依靠金融机构提供生息资产。金融机构的劣势恰恰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金融机构受到了严格的监管限制,缺乏创新的强大动力,对市场的反应比较慢,不够灵活,对客户体验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历史负担和既得利益也对金融机构造成一定的束缚。

4. 互联网金融的局限性

互联网金融具有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是也有局限性。互联网金融加上民营银行,给了市场和投资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冷静思考一下,互联网金融只是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一种应用,会改变传统金融的做法,但不是颠覆和替代。未来互联网企业不会变成金融机构(当然不排除会有一些),而是金融机构会变成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转变为依托互联网开展业务的现代服务企业。互联网强大的通信和交互功能以及巨大的变革力量,对银行销售和客户服务渠道的改变以及对银行与客户交互方式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借助互联网,很多中间环节可以省去,交易成本更低、更加扁平化,效率更高,客户体验更好,以往服务不到的客户也可以基于互联网提供服务,实现普惠金融。可以预见,金融机构将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先进的成果,成为信息化浪潮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陈志武教授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文中重点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局限性,认为互联网金融不是新金融,而只是金融销售渠道、金融获取渠道意义上的创新。换言之,互联网在渠道意义上挑战传统的银行和资本市场,但在产品结构和产品设计上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所经营的产品没有区别。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范围、人数、金额和环境,但没有改变金融交易的本质。

5. 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竞合关系

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不应是你死我活的替代关系,而应该是竞合关系,竞争是一定存在的,但是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从业务范围看,银行拥有全面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互联网企业更擅长支付和负债业务,在资产业务方面不占优势;从批发和零售维度看,互联网企业在零售领域具有强大的优势,而批发领域因所需资金量大,对安全和信誉要求高,是传统银行的优势领域。

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如互联网企业可以成为金融机构的前端,作为销售渠道,导流客户,实现社会闲散资金的聚集并从事小额支付;而银行则把精力放在后端的资产业务上。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各自发挥优势,在擅长的领域开展业务,同时在客户和业务交叉领域开展合作,构建一个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三种模式

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外部经营环境的巨变,资本监管、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技术进步的四大趋势对传统银行带来巨大挑战,迫使银行必须走轻资本、低费用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随着金融市场组织制度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的脱媒现象不断发展和深化。脱媒有两种形态:金融脱媒和技术脱媒。金融脱媒指大型客户的金融活动不再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而依托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直接融资;技术脱媒指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金融活动彻底脱离了所有金融中介,直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通过互联网,交易双方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而增加交易机会和降低交易成本。在互联网平台上,小企业和个人可以低成本地披露信息和获取信息,使得零售客户直接参与金融交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零售客户的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这正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所在。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金融的普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金融机构存在的根基受到了影响和冲击,金融去中介化趋势明显。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成为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载体,金融机构的作用随之降低,利润也相应减少。

为了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去中介化,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着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从目前我国银行的实践来看,所采取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金融产品的互联网销售,即电子银行模式;二是银行自建电商平台,亦商亦融;三是借助电商平台提供银行服务,即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电商企业的合作模式。

1. 电子银行模式

中国网上银行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网银的信息上网到第二代网银的产品上网,再到现在第三代网银的服务上网,基本实现了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的网络化。现在很多银行都推出了第三代网银,比如招商银行的“i 理财、中信银行的金融商城、光大银行的阳光营业厅等。

第三代网银秉承以人为本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客户数据,基于对客户行为、交易数据的分析,进行精准的定向营销。同时,在网上银行配置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与第一代网银客户单向、自助式上网办理业务不同,第三代网银实现了客户与银行双向交互,包括售前营销咨询、售中业务办理、售后服务投诉处理等全业务流程网上办理。第三代网银功能的实现依托于网络传输的速度以及终端的处理能力。当前智能手机和4G 网络的发展,为第三代网银提供了技术支撑。

2. 银行自建电商平台模式

银行自建电商平台即银行基于B2CB2B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线上交易、支付和融资的金融服务。近期很多银行都在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如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城、交通银行的交博汇、工商银行的e等。与上述电商平台采取银行部门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不同,民生电商则是在银行股东层面成立专业的电商公司进行运作,未来还可能出现由银行成立控股子公司运作电商平台的模式。

对于银行是否应该做电商业内争议很大。支持的一方认为,银行具备做电子商务的能力,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可以获取客户真实的交易数据,继而为客户提供在线支付和融资等增值服务,增加客户黏性。反对的一方则认为,银行开办电商业务不符合社会化分工原则,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持,并且银行电商盈利模式不清晰。银行自建电商平台是否可行只能留待实践来检验。而目前从几家银行的运作情况来看,其电商平台的客户数、交易量和客户活跃度情况并不理想。

3. 社会电商金融服务模式

银行的互联网业务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且银行也是电子商务的有机组成部分。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与众多的电子商务公司开展广泛合作,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是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其中非常重要的资金流就由银行完成,银行提供在线支付和在线融资。银行既是电子商务重要的实践者,也是其创新的推动者。银行是电子商务实现四流合一闭环中不可缺少重要节点,主要发挥四方面的作用: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资金中介、信息中介。

银行在电商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三种模式。一是监管模式。电商平台上的所有客户账户信息和资金存放于银行,银行管资金,平台管交易,电商平台接触不到客户的资金。这种方式银行控制力最强,收益也最大。二是存管模式。银行负责管理客户的电子台账,电商交易平台负责管理客户的资金账户,双方每天日终对账。此模式下,一般为几家银行对接一个电商平台。三是支付网关模式,也叫第三方支付模式。电商平台自建账户体系,与各银行支付网关对接,客户在交易过程中需要支付时调用银行网关。这种模式下,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对客户资金没有任何控制力,收益也较低。

事实上,银行电商金融服务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在线融资,其关键不在于银行自身的产品创新,而在于如何把交易平台、物流仓储、第三方价格等信息整合在一起。银行需要在线获得客户的交易信息、物流仓储信息和价格信息,并签订电子质押合同,实现货物的质押和赎放等。业务处理的难点更多在于资源整合而非技术。在线融资多数情况是,客户线上提交授信和提款申请,银行线下处理授信和放款审核。部分银行实现了全流程不落地秒级在线融资,具体又分为保证担保、抵押和质押三种方式。

信息化浪潮不可阻挡,互联网技术发展一日千里,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勇立潮头,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开放式、无边界、平等普惠的优势,不断探索自金融、微金融、普惠金融和低碳金融等创新业务模式,以技术进步驱动创新与发展,创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时代的网络金融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linguo.cn/product/html/26.html转载请注明!
扫描加入
Copyright © 2015 - 2024 上海林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102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