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融欺诈到底有多严重?
作者:万安集团首席信息官 欧阳超信
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建立数据仓库以抽取社交媒体信息,他们期望有一天能用上这些海量信息。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人毫无保留地与其他认识或非认识的网友分享个人信息。
有些人可能还记得好莱坞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汤姆-克鲁主演的警务人员在2054年通过拥有预知能力的通灵所提供的线索逮捕罪犯,即罪犯在犯罪之前已被逮捕。尽管有些一厢情愿,但防止坏人坏事的发生却是众人都希望的。不过这真的有可能吗?幸运的是,企业所面对的只是舞弊的风险。而非谋杀案件,最坏的结果是财务损失,而非性命威胁。根据全球风险顾问公司Kroll《2011年职业欺诈和滥用的联合国报告》显示,典型组织每年总收入的5%是由欺诈所引起的损失,平均损失达16万美元。最容易受影响的行业是银行业、制造业和政府单位。
作为著名的《消费贷款业务管理》(Managinga Const Jmer Lending Business)一书的合著者之一,阿琳·所罗门认为:金融改革只有在正确的借款人行为举止下才能发挥,即明智使用信用、偿还债务,并在经济困难时减少消费。另一方面,对于错误借款人行为的解决办法,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在消费金融业务上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已经是一个国际性普遍概念,成为许多公司的标准和最佳实践,能够防止和减轻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未知因素。
信用检查
在国内,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被安置在中国人民银行监督下的人行征信中心数据库内。自2006年以来,个人信息、信用交易数据、按揭付款记录、累计预期次数等信息已被金融机构定期更新与上载。到2011年年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其计8亿多人,其中1亿拥有信贷记录。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共计1000多万户,其中600多万户有信贷记录。这是可以帮助数以干计的银行访问其潜在或现有客户的信用信息.考虑到全国人口的规模,这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新规则,逐步开放征信中心数据库,让小额贷款及担保公司都能取得个人或企业信用信息。除了通过征信中心核查相关财务信息之外,其他常见信用检查包括通过网络访问不同国家数据库、验证个人身份、社保信息以及犯罪记录等。
根据非官方统计,我国每年因恶意透支而损失的财产达数十亿元。不但破坏着金融秩序,而且直接侵害了信用卡发卡人的合法利益。正因如此,国家刑法第196条第二条款规定,拖欠还款超过3个月并被银行两次提醒后,借款人垮被视为恶意透支,最高刑期监禁为10年和罚款50万元。
预防措施
作为第一道防线,业界有不同的反欺诈方法。从简单的电话号码和地址检查、黑名单验证,到复杂的人工智能、模糊逻辑,以及神经网络等,都可以用于识别潜在欺诈的工具。另一种方法是避免特定人群,以降低风险。例如,贷款公司可能为了避免日后难以索回的应偿还贷款而排除公务员申请,或某个地域拥有赌博习惯的出租车司机等。在产品方面,大部分小贷或担保机构构过分集中于相对大额的中小企业贷款,甚至是高风险过桥贷款。少数机构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推出新产品例如小额消费金融。另外,通过代理销售的申请贷款质量也可能很难控制,特别是当它涉及到与客户勾结、申报资料做假等问题时。除了常规的验证过程外,可考虑在合同上添加惩罚性或终止条款,实施严格规则,这将有一定的法律效用。
欺诈不是只局限于不诚实的借款人。这意味着内部员工,如业务员与他人串通,以获取不当的贷款。Kroll的报告表明,58%的欺诈行为是由内部员工引发的,其中超过55%的共谋者担任公司高级职务。欺诈案中由老板或管理人员产生的损失相当于其他案件的9倍。因而,结合合规框架限制员工工作的合规范围,是公司治理的可用之处。
10年前,风险管理已被引进国内基金业,后来陆续地被广泛采用并成为行业最佳实践。基金管理公司一般规模不大,这也有点像新兴小贷行业。虽然两者不能完全比较:前者是资本市场,受到政府的大力监管、培育及推动,后者为不受管制而孤苦伶仃的小额信贷市场,需要自我规范及寻找生存空间。从长远来看,小额贷款公司需要重新考虑它们的业务策略、市场定位以及风险管理政策。此外,还需要政府发布更多的激励措施和利好政策,支持小额信贷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不单是让小额贷款市场有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可在促进市场化的前提下改善风险管理。
反应性的措施
最好的情况就是尽早辨认坏人而不借钱给他们:不幸的是,总有一些不能预测的未知因素困扰着辨识。可能是表现欠佳的销售集队伍、刻意而狡猾的借款人、不良的信贷政策,或上述所有的因素。即使不忽略我们对精确数据采集和过程自动化的依赖度,在这个领域,催收仍旧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仅局限于科学,它是结合了心理学、同理心、毅力和常识,以帮助您恢复潜在损失。有数次我司催收人员通过接触借款人的父母,成功地加快了客户偿还。显然,客户对父母的尊敬比我们要好。与小额贷款公司不同的是,一般内地银行贷款所采取的谨慎态度与严格信贷计分规则只允许低风险贷款。相反的,灵活的小额贷款公司的优势是他们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具个性化和人情味。
展望水晶球
国际信用卡机构VISA在上月宣布引进其先进的欺诈预防技术,并已经部署在许多印度银行里,作为额外的安全加固,保障持卡人利益。这项创新智能技术拥有自我学习和解决的能力,通过VlSA自身全球网络给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实时保护及响应方案。例如,作为预防措施,当系统察觉到持卡人的异常消费模式时会立刻停止交易,而不是等到事发后才通知客户。
由谷歌前CIO所建立的网上贷款平台——ZestCash,已于早前针对公司的信用决策模型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据悉,信用决策模型采用的创新概念与技术有效地将信用风险分析的结果推到最大化。新发明将容许多个审批模型同时进行,提高审批速度,并使客户的还款可能性提升20%。这项成果有赖于谷歌式的机器学习技术、大数据分析与传统的信用评分的结合。
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建立数据仓库以抽取社交媒体信息,他们期望有一天能用上这些海量信息。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人毫无保留地与其他认识或非认识的网友分享个人信息。这些都成为贷款人的天然资源,因为个人的最新财务状况和变化,以及社交圈行为,都可能在网上表露无遗。例如,一旦知道某借款人在个人微博上提到他即将面临破产,贷款人可以选择立刻否决这一笔贷款申请。同样的,借款人朋友的经济困难也意味着借款人将来也许面临的问题。根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詹姆斯-福勒的一项研究结论:如果你圈中有离婚朋友,你个人的离婚率将高达147%。
大家需要接受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完美、信息不完整,以及充满有缺陷人群的世界。然而,与风险可缓解一样,欺诈也是可以避免的,即使是在中国。事实上,国内金融行业每天都在进步。在新技术与工具的指引下,我们有着更好的方法去识别、检测,并防止风险,从而早期预警和减少损失。尽管如此,最终仍需要决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包括政策、业务及管治,关键是怎样在过分谨慎(银行不放贷)与过于集中风险(非银行金融业)之间取得平衡,降低风险的同时满足更多贷款申请。金融市场化只会产生一个更繁荣及健康的环境,个人认为政府应对非银行金融业继续放宽,让这些默默耕耘的企业演变成中国金融业的真正配角,助力金融生态系统稳定。最后,我建议广大博客网友在网上交谈应多加留神,避免有一天你的贷款申请被拒绝的原因仅是你在网络空间键入的关键词。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