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农村地区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行业间竞争的加剧,城市手机银行用户的资源有限,手机银行在农村地区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经历了预热期和成长期之后,已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3G门户网发布的《2011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从2010年7月的36.8%上升至52.2%,手机银行用户已占到手机网民的一半以上,并呈现高收入、高学历和低龄化的特点,而农民群体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频率较低。笔者认为,随着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行业间竞争的加剧,城市手机银行用户的资源有限,手机银行在农村地区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将近60%以上的国土面积是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远无法满足“三农”发展需要。一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不足。以包头市为例,从下表中可看出,包头市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明显偏少。
二是支付结算工具种类少。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未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无法实现跨行清算,银行转账、信用卡消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许多地区是空白,现金支付仍是主要手段。
三是对非现金支付工具有强烈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谋生手段日益多样化,现金已不再是最需要的支付结算工具。比如在农村的集贸市场,衣民商户收现金担心假币,转账又必须到距离很远的城镇去办理。特别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大学生、农村中小企业主逐渐成为农民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转账、汇款、移动缴费、信用卡消费、网上购物、个人理财等这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将来会逐渐毛进他们的生活。事实证明,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具多样化需求和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并或为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提高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和效率已迫在眉睫。手机银行将会成为未来农村地区很受欢迎的支付工具。
二、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优势
1.手机的普及和3G技术的发展,为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我国农村地区手机用户数量增长潜力大。据工业和信息部网站统计,截至2012年3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101882.3万户,其中3G手机用户达到15206.O万户。在这些手机用户中,城市用户占绝大多数,市场已趋于饱和,农村地区手机普及率相对较低,特别是3G手机的人均拥有量明显低于城市,有较大增长潜力。
二是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逐年增高。据工业和信息部网站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3G基站总数达到81.4万个,TD基站达到22万个。3家移动运营商的3G网络覆盖了我国全部的城市和县城以及3万个乡镇。将来随着3G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我国移动网络环境将会在覆盖和功能上得到进一步提升,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为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拓宽道路。
三是手机上网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高。随着3G技术的全面推广,农村地区个人拥有手机的比例远高于拥有计算机的比例,更多的农村用户选择手机上网。根据CNNIC发布的《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3.03亿人,城镇手机上网用户2.14亿人,占城镇网民总体的64.5%,农村手机上网用户8826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0.7%。手机上网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高于城镇,为手机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奠定基础。
2.与传统的银行网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相比,在农村地区开办手机银行成本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相对稀少。在这些地区开办金融机构网点,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据统计,建立一个银行物理网点的成本是手机银行业务成本的30倍,用手机银行代替传统银行服务能够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80%左右。开展手机银行业务在为商业银行拓展客户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成本。
3.手机银行的安全性高、手续费少、移动性强,能够为农民提供安全、低廉、快捷的金融服务。
一是客户身份信息与手机号码绑定,构建了手机银行业务独特的安全特性。手机不同于电脑等设备,随身携带是其重要特性,手机号码也是个人的身份识别标志。手机银行实现了客户身份信息与手机号码的唯一绑定关系。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服务时,必须使用其开通手机银行服务时所指定的手机号码,只有客户本人的手机才能以该客户的身份登录手机银行,可以有效地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性。
二是手机银行费用相对低廉,可有效降低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与传统银行网点相比,农民仅需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全面、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当前,为了减轻柜台压力,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如工商银行的“工行手机银行转账汇款折上折”优惠活动,就是通过手机银行(WAP)办理工行异地转账和跨行汇款业务,手续费收费标准在柜面星级优惠费率的基础上再打5折;建设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异地转账(汇款)、跨行转账、向企业转账手续费费率为0.15%(相当于柜面3折)的优惠活动;中国银行也推出了个人客户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汇款可免费的优惠服务。
三是手机银行依托移动通讯网络,提供7×24小时服务,符合农民“随时、随地、随身”的需求,能够使农民“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享受“零距离”金融服务。
三、在农村发展手机银行的建议
1.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一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农民推出多层次、差异化的手机银行产品,如针对手机型号不统一的农民用户发展WAP网页版或客户端手机银行,针对不会上网的农村用户开发基于SIM卡或短信的手机银行服务。二是在手机银行功能设计上,既要考虑大多数农民的接受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开发出符合农民特色需求的业务。三是针对农村地区信息相对封闭的特点,将国家的惠农政策、各地农产品产销信息等加入到手机银行业务的增值服务中,让农民享受到贴心服务。
2.选择部分农村地区或部分人群进行试点,成熟后再推广。一是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小额现金业务试点,如选择乡镇小超市、小卖部等人流汇聚场所建立“支付站”。将“支付站”店主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进行绑定,由店主使用手机短信为周边民众代理缴纳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二是选择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进行试点,如农村教师、医生、回乡创业大学生等,他们将成为手机银行的传播者和培训者。三是在试点地区,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降低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费用,引导农民大规模使用手机银行业务。四是由国家制订相应的优惠性政策,运用利益机制引导各类基层涉农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加入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广。从消除农村居民对手机银行业务的疑虑和传统的消费习惯人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手机银行业务模式。
3.从技术、服务、法律等多个方面,提高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安全问题始终是手机银行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居民文化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弱等原因.农民对手机银行的资金安全性尤为担心:因此建议金融机掏一是建立技术联盟,激励技术创新,从手机终端、银行服务端、网络运营平台等多个渠道做好系统层和应用层的安全。二是要加大培训与宣传力度,在农村地区现场培训手机银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消除农民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三是要建立健全我国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比如电子签名、用户隐私保护、资金安全保障等措施,为手机银行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